教研科研

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规划论证报告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9日 编辑: 访问量:

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规划论证报告

一、地学院教学实验情况

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地学院)现有地质系、测绘系、地理系、地信系等4个教学系和4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和理科各2个专业,涵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学科地理等3个一级学科,在校本科生1300余名。为满足本科课程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需要,学院建有专业教学实验室6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4个、专业机房2个,总面积近1000m2,仪器设备500余台套、价值1000余万元(表1)。目前拥有8个专职实验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

现有教学实验平台分布于地学楼、土木楼和第二教学楼等地,相对较为分散。依托学院专业实验室和机房,每学年开设60门次左右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任务重且专业差异大。为了适应新组建的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建设发展,切实保障本科教学实验和学科建设发展,着眼于地质和测绘专业群,便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管理,亟需整合学院现有教学实验平台,成立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具有适合学科建设发展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实验室,即地质实验室、测绘实验室和地理实验室,面向地学院4个专业以及资安学院的采矿,土木学院的给排水、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地下工程、路桥、建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等共17个专业,每年服务4000名本科学生(其中工程测量全校3个学院17个专业3200人/年)和地学院180余名研究生。


1. 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

单位

实验室名称

备注

空间数据采集及成像处理技术实验室

(包括数据处理和地图制图室、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图像处理实验室等)

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

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室

(包括工程测量实验室、测量仪器室、基础测量实验室等)

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包括自然地理实验室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实验室

(包括资源环境室等)


地质专业实验室

(包括岩矿实验室、岩/矿相实验室、古生物实验室、物探实验室、钻探实验室、构造实验室等)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地理空间信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示范实践教学中心

湖南省3S技术实践教学中心



本教学实验中心承担地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为学院的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设备、环境等软硬件支持。教学实验中心整合现有资源,适应学科需求,根据动态变化,突出服务理念,构建教学科研全方位公开共享的教学实验平台,全面开放、统一管理、共享共管,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实验教学、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强力支持。

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规划

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引入国内外教学科研成果,构建适合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实验课程体系。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扩大资源共享。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建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建立实验教学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力度,建立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法,多方筹措资金,建立更多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保障教学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定位及规划

建设思路:顺应地质、测绘、地理类专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地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将基础建设与创新建设并举,规范建设与特色建设并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本中心步入全省高校同类实验中心的先进行列,扩大校内外合作交流,力争成为省内一流的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源、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支撑平台、产学研用结合的孵化平台、管理咨询与服务的运行平台。

定位:为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我校矿业工程和师范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地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坚持“加强基础、拓宽知识、注重实践、提高技能、激励个性、增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坚持学生的实验教学训练与校内外应用项目训练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设规划:学院以学校提出的“培养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适应广,掌握现代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复合创新型研究与应用人才”为目标,根据湖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湘潭市地理位置和区域优势,确立了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上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基本原则。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规划了多层次多方位培养各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蓝图。具体如下: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并强化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2)深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动手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建设多元化、分层次的实验课程内容。在教学训练项目安排上,既注重纵向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横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实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师资共享,教学、科研、技术交融协调,结构优化、相对稳定、求新务实的实验教学团队。充分依托强力的学科建设资源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通过进修、培训、加强考核等措施,使实验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具备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及管理能力,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与创新能力。

4)创立实践教学新概念。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新与拓展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时空概念。完善具有特色的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综合开放实验教学和管理模式。

5)加强信息化教学。创建人性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实验室环境条件,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加强实验教材和网络课程建设,开发实验教学网络的辅助功能,使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6)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体系、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加强实验教学与课程建设的紧密联系,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7)建设立体化实验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双向互动全程化和立体化的教学新模式。结合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平台,增强本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

2)改革思路及方案

“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分层培养、突出能力、提高素质”为改革思路,建立以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实践应用培养为重点的多层次、模块化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结合湖南省和湘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地质、测绘、地理等行业领域需求的专业人才。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建立高效运行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科学的管理离不开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体系作为支撑,更离不开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人。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中心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根据实验室设备的台套数和完成的实验人学时考核实验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开放等工作量,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工作实效和贡献大小,激发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设备的实际利用率。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从制度和体制上保证实验内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2)建立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工科和师范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目标化、多模块、分层次”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通过市场调研和参加国内外会议,密切关注科技发展走向,调整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使实验内容体系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又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交叉性。积极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卓越学子计划,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与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建设开放的、共享的教学资源库,突出个性化特点和自主学习的特征,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创造性学习的需求。加强与精品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建设,引入方法成熟、适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先进实验项目,使教材建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校企联合,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实现“联合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战略,建立校企双赢的专业实验室。建立六个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专业技能训练基地,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轮流在基地中得到一学期的实战训练和外出实践,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的工作态度、行为规范和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良好的职业素质得以形成,能较快地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4)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实施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引进实验室,采取“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与科研团队进驻实验室相接合,深入研究设计性实验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科研方法及研究精神等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实验教学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协调发展。本科生在实验室中和教师合作有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学习水平,让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对身边的人感兴趣,建立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素质,为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学习深造提供条件。教师也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扩展实验内容。

3)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依据“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实践技能,提高人才质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目标,构建“目标化、多模块、分层次”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其中,“目标化”就是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门课程,形成学年、学期和各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严密修订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制订详细的实验技能考核方案,实现教学目标的控制。

为体现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多模块”设计,将实验分为专业必修课实验、系列选修课实验和独立设置实验三个模块,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实验教学要强化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按实验的难易程度、综合知识水平和具有的创新思想等,以“分层次”的形式将实验教学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应用实验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块化。各层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基础实验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为专业课综合实验打好基础。专业系列实验课为本专业学生及有兴趣和能力的其他学生提供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并对专业基础系列实验课起到促进和提升的作用。该体系强调了抓基础、重应用、分层次、模块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