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科技与人文大讲堂第77讲:《切割与错动:断层构造特征与研究意义》
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术创新意识,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素养,3月19日下午,我院“科技与人文大讲堂”在地学楼206报告厅精彩开讲。本次活动由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承办,主题为“切割与错动:断层构造特征与研究意义”,由学院吴晓冬博士主讲。讲座由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戴德求教授主持。
▲“科技与人文大讲堂”:吴晓冬博士精彩讲述
吴晓冬博士以"断裂构造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大量野外考察照片、地震波模拟动画和三维地质模型,生动阐释了断层构造的空间展布规律与运动学特征。报告从基础理论、识别标志、研究意义三个维度展开,结合美国圣安德烈亚斯断层、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等经典案例,系统讲解了断层构造对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防治及重大工程选址的关键作用。
在互动环节,蒋宗立教授就“地震发生与岩石断裂形成过程关系”提问。吴博士结合报告内容,系统分析了地震的发生、岩石强度变化以及断层形成三者的耦合规律。戴德求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报告实现了"四个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结合、学术前沿与基础知识的结合。
▲报告内容交流与讨论
本次讲座不仅为地空学子打开了认识地球科学的新窗口,更通过跨学科对话彰显了"科技赋能发展,人文引领创新"的育人理念。与会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在专业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科研探索中践行使命担当,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新闻链接:
吴晓冬,男,1994年生,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专业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造山带构造演化、断裂构造学、盆地构造解析、显微构造分析、大陆伸展动力学与金成矿构造与控矿规律研究。在《中国科学》、《地质学报》、《Gondwana Research》和《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授课科目有《构造地质学》与《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一审:姚娟,二审:戴德求,三审:龙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