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科大学人】王欣:冰川奇景逐其源,脚步丈量天地间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1日 编辑: 访问量: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面的雪花漫天飞扬,空旷的山谷人迹罕至,放声的呼喊终将被四周吞噬。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崇山峻岭,这是高原上的攀登者们最习以为常的自然环境。夏日里平静的湖面诠释水天一色,阳光下“高原上的明珠”用独特的蓝绿色治愈前来的访客。冬季的冰湖有着纵横交错的裂缝和冰泡,这份藏着的惊喜宛若尘封了亿万光年的银河系。星罗棋布的冰湖里既有着背包客逃离“水泥森林”,夙夜寻求的不一样的风景,还埋藏着在高海拔之上等待科学家一一揭晓的自然奥秘。


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王欣


距离青藏高原数千公里的湖南科技大学便有着这样一位孜孜不倦的冰湖揭秘者——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王欣。探险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冰裂缝就足以让普通人不寒而栗,但严苛的自然环境、极端的气候灾害和痛苦难耐的高原反应却早已成为科考队员的家常便饭。“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在这十几年如一日地攀登和研究之中,王欣始终不忘初心,用脚步丈量来时路,用行动开辟“无人区”,以满腔热忱化解重重难题,用毕生之力揭秘冰湖世界的神秘面纱。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科研环境恶劣,科考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冰湖研究算得上是一个冷门专业,但如同其他蕴藏无尽宝藏的、神秘珍贵的自然景观,冰湖也具有其独特的多重属性。无数游客争先恐后地登上天山上面积最大的冰湖——赛里木湖,在夏日的晴空里看琉璃般的湖面倒映四周巍峨的群山,在寒冬呼啸的狂风中小心翼翼地观赏透明湖面下形态各异的冰泡。来访者按捺不住内心深处呼唤自由的小鸟,脱去桎梏,解放天性,在自然的气息里寻找最本真的自我。广阔浩渺的冰湖还应是大自然给予干旱荒原最合适的礼物。将冰川融水作为主要水补给的冰湖不仅发挥着高原上存蓄水资源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节约了更多可供利用的天然资源。但危险和美丽始终是大自然永恒的特性。一旦冰湖发生溃决,便极易引发下游洪水等地质灾害,殃及沿线无数村庄和村民。在冰湖之上折射出的利与弊的博弈,合理开发与全力保护的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光辉等议题都值得现代人一一深思、探究。


“所有的伟大皆源于一个渺小的开始”。2005年,王欣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当年下半年,西藏水利厅接到一位放牧的藏族群众报告:当地一个冰湖存在隐性的溃决风险,便决定用挖土机挖开这个松散的自然坝以助排水。“但是事情根本没有这么简单。高原上全是塑性的冻土,挖土机根本无法挖掘。仔细对比了多项方案后,只能等白天日照将土壤表面的冰融化后再进行挖掘。”王欣回忆道。这次经历反映了我国当时在冰湖研究领域的基础非常薄弱,缺乏基本的研究和数据,同时也在年轻的王欣心中播撒下研究冰湖的种子。于是,在博士生导师刘时银的指导下,王欣开始进入全新的冰湖研究领域。


1.jpg

▲考察作业中高原冰川景观


2006年,应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邀请,王欣作为科学顾问陪同其他工作人员考察珠峰地区的气候变化,对绒布冰川及其周围冰湖进行考察和观测,并对有关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讲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冰湖。虽然之前一直在文献中多次提及,但书本和现实肯定是有差距的。第一次实地的亲身经历让我感到无比新奇与震撼。”王欣兴奋地说。壮阔的自然界所蕴含的无穷奥秘,只需惊鸿一瞥,便足以迸发出跨越时空长河的绵绵伟力。那一刻便是王欣十七年冰湖研究的起点。从此,每年踏上位于海拔5499米的龙巴萨巴湖的探险之旅上便多了一个热爱且坚守的身影。


王欣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科学家,只是谦虚地自称“一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十七年的科学研究早已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研究冰湖变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他始终与自己深爱的领域并肩同行。“我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平时除了处理办公室的工作,就是去野外考察。长时间的研究让我习惯了观测、分析、写报告、写论文这一整套别人看起来平淡枯燥的过程。但这的的确确就是科学研究者的工作常态。”王欣身上凝练着无数科学家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甘坐冷板凳”的生活缩影,充沛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无比豁达的胸襟,点燃了普通民众对于科学的向往与崇尚和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


3.jpg

▲观测冰川


“择一事,终一生”。王欣坦言,对于“坚守”并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首先,科学研究始终是一个水滴石穿的积累过程。唯有不断坚守,凡事往深处做,才能做出有意义的成果。此外,我们身处的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虽然目前已经运用了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但只有每年持续不断地进行实地观测和考察,才能更好地及时更新冰湖变化的最新动态,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最后,国家的项目推动、观测站的建设需求和存在的现实问题督促着科研工作者用自身所学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科研工作者为了求证一个数据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咬牙坚持的大无畏精神,为了填补行业空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传承精神,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十多年坚守于雪域高原的无私奉献精神,如同在他们手中被发现的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终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如今,冰湖之于王欣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务和责任。一个普通的灾害点一旦发生意外,便可如燎原之势影响数万人的正常生活。而国家建设的需要推动无数“王欣”们像钉子般坚忍执着,砥砺前行,用满腔赤诚融化前行的寒冰,拨开云雾开辟康庄大路。


松柏之志,经霜犹茂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十七年“积跬步,至千里”的科考之路中,王欣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新疆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爬过的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和天山,其中最常去的便是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强木村的龙巴萨巴冰川及其湖泊。在这里,王欣挥洒热血,从青年到中年,矢志不渝地将全部精力奉献给冰湖研究工作,在壮美的高原上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对于探险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恶劣环境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可以应对如常,但仍时时警醒自己不忘“安全”的重要性。在一次科考探险中,三周的工作计划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旅途中奔波。以去往龙巴萨巴湖为例,首先要驱车前往兰州再到拉萨,最后抵达定结县。长期的舟车劳顿是对一个人精力和体力的极大消耗,但王欣却说:“旅途中还能住宾馆,等真正到了高山上就只能住帐篷,更高的地方甚至连放牧的藏族群众都销声匿迹了。”对于探险过程中的食物,王欣也要依据工作安排及时调整。如果是短期考察两到三天,便依靠速食品。如果时间更长,就需要准备好高压锅、发电机等相应设备。


2.jpg

▲团队工作中



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原反应比无尽的寒冷更令人痛苦难耐。大多数队员只能依靠自身的意志坚持下去,严重者失眠一整夜,只能遗憾下山。此外,高原之间虽然能够骑马,但长时间的骑行也令人疲惫。于是科考队员只能顶着高原反应在山川之间徒步,风险和意外频发。王欣回忆道:“我们最长的徒步时间是不间断的24个小时。因为突如其来的降雨,打湿了设备和食物,为了安全起见,只能连夜下山。”就是在这样荒无人烟的冰川之间,在缥缈稀薄的空气中,在呼啸的瑟瑟寒风里,王欣及其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山、铺设设备、监测数据,守护着地球上这至关重要的生态一隅。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谈到探险时最难忘的事,王欣双手托腮,坚定的眸子里流露出激动的情绪,动情地说:“首先便是观测的成功。去一次野外不容易,需要有充足的支持经费、团队的正确保障、合适的时间和天气,如选择夏季出行还要注意避开雨季。”野外考察的失败是十分常见的事,观测数据不合格、设备损坏或电量不够等因素都会影响最后的研究成果。此外,发现从未在书本或以往经历中见过、认识、了解的自然景观也令人心潮澎湃。幸运的是,王欣团队几乎每次探险都能够有新的发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过程虽苦,收获却甜。王欣始终认为有得就有失,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这样终生难忘的科考经历对自己和学生来说,是对意志的磨练,也是一生中难得的财富。不少学生在看见不一样的景观,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后愿意坚持下去的决定也让王欣看见了冰湖研究的广阔前景和光明未来。这样一群每年都要与冰湖相伴的攀登者在雪域高原上踽踽独行、相互搀扶,用自身行动诠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实践真谛。


众人拾柴,继往开来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万事万物之间总能出现千丝万缕的关联,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绝美的高山冰湖有朝一日也可能导致泛滥的洪水灾害。王欣介绍道:“洪水泛滥是目前冰川灾害中最频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它对当地民众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几年前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的一次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便超过6000人。以龙巴萨巴湖为例,它下游的整个县城及沿途村庄一共有两万人左右。一旦发生类似灾害,损失将是难以估计的。”灾害无情人有情,是这样一份大爱的情怀与使命让王欣及其团队夙夜坚守,担负起冰湖观察和风险监测的神圣职责。与此同时,王欣也提到要从多重角度对冰湖进行评价。从自然灾害角度看,它可能是“大地的伤口”,但从其精美绝伦的光泽和色彩上看,它又不失为“高原明珠”的美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有关数据统计,喜马拉雅山上一半以上的水电站都受到冰湖的水源补给。冰湖的形成本是夏季气温升高,冰川融化的自然现象。但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冰川融化,以此打破自然界自我调节的平衡才是近年来冰湖溃决现象与日俱增的根本原因。只有当每一位民众都认识到“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的生存哲学,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贯彻低碳生活的理念时,人类社会才能薪火相传、和谐永续。


除了作为一名追求极致、严谨认真的科研工作者,王欣的一言一行也始终践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和职责。17级资源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姚超在谈到老师时骄傲地说:“我老师虽然个子不高,但科考经历十分丰富,学术上的造诣也很深。野外考察需要面对重重困难,获得正确的数据是非常不易的,但老师始终能做到身体力行。”此外,曾与王欣一同外出考察的11级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吴坤鹏对于老师在自然课堂的教学记忆犹新。他说:“当时跟老师出野外时,我才刚从事冰湖研究,但老师看到什么都会予以指点,言传身教。还提醒我们把实践和课本结合起来,做到学习上的融会贯通。”


王欣及学生合照_副本.jpg

▲王欣及学生合照


王欣对于学生的学业要求十分严格,但他从不发火,教导学生时就事论事,细致地与学生进行讨论。时常予以鼓励,适时予以点拨。谈起老师的为人,姚超说:“老师平日里比较忙,既有教学任务也有行政工作,但只要有空,如给本科生上完课或吃完饭后,总会来办公室转一圈。生活中,老师也时常问候我们来自北方的学生在作息、饮食等方面是否有不适应的地方。毕业后也常常询问我们在工作方面的问题并提供帮助。”目前身为高校教师的吴坤鹏也坦言:“虽然在科大的研究生学习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但毕业到现在近十年一直与老师保持着联系。如今作为一名教师,王老师一直是我成长路上的榜样,也让我在如何妥善处理师生关系等问题上找到了好的方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欣在生活、学习、研究等方面的言传身教感染和激励着后辈们在所热爱的领域承袭前辈的使命,奋发有为,开拓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光。


历此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对于未来的研究打算,王欣满怀希望地说:“虽然科研环境恶劣,考察路上经常遇见滑坡、泥石流、滚石等危险状况,但这个观测站的研究我们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未来也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目前遇到的问题尚不能迅速完美的解决,但要一步一步地靠近终点。幸运的是,自2007年开展研究以来,我们一直得到了国家基金的支持,但未来在研究经费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团队要源源不断地有新鲜血液融入。希望更多能吃苦且热爱冰湖研究的学生加入这个领域。”一项伟大事业的开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王欣寄语冰湖研究领域的“后浪们”,希望他们能做到“智勇双全”——既要装备正确的科学意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还要愿意离开实验室的温室环境,做搏击风雨的小草,永葆探索问题的勇气和精神。


绵延的群山,无垠的高原,遥远的冰湖似美得令人窒息的神女,盈满神圣的力量。圣洁的湖水荡涤繁杂的念想,最坚定的信仰将淳朴的灵魂引向天堂,坚韧地诉说着平凡生命的伟大和顽强。